各教学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建设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推动我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学校现决定在2021年开展第三批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一)2020年“校长教学质量奖”获奖教师及所参赛课程;
(二)2020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奖赛获一、二等奖教师及所参赛课程;
(三)2020年省立项的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四)2020年推荐参评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教师为课程负责人,并有完整的课程团队;
(二)课程团队成员不存在师德师风、学术不端问题,近五年内没有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
(三)课程内容不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问题;
(四)申报课程在认定之前,须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
(五)已认定的校一流本科课程不得重复申报。
三、申报类型
按照线上、线上线下混合、线下、社会实践、虚拟仿真五类一流本科课程分别申报,结合课程建设实际自主选择申报类型。
(一)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紧跟大数据时代的教育观念,以“互联网+”“智能+”等现代化教育为手段,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坚持开放共享、建以致用的原则,建设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引领性强的在线开放课程(慕课)。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课程进行创新应用,安排20%—70%左右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小组研讨、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
(三)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四)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设置了相应学分,并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1.项目认定坚持“能实不虚”,支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列入本专业教学计划,学生实验操作步骤须不少于10步。凡涉及国家保密要求的项目均不能申报。
2.申报项目应为我校开展实验教学的基本单元,项目仿真度应着力于还原真实实验的教学要求、实验原理、操作环境及互动感受。
3.申报项目的实验教学设计须具有原创性,应确保符合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可以完全对外公开服务。
4.申报项目应提供有效链接网址并保持链接畅通。
四、申报程序
(一)各学院组织院内申报,申报教师填写《河南工业大学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见附件1),学院进行初审后由课程申报人登录“项目在线申报与评审系统”(用户名密码为本人超星学习通账号密码),网址:http://haut.zlgc2.chaoxing.com/(或者登录教务处主页,点击左侧快速链接)进行项目申报,认真填写课程信息并上传申报书(PDF版),截止时间为2021年3月24日16:00。(系统使用详见:附件2)。
(二)学院填写《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汇总表》(见附件3),于3月23日前将纸质表盖章后送至教务处B211,同时将电子版发送到67756655@haut.edu.cn。
(三)学校对各学院申报课程进行复核,公示无异议后发文直接认定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五、其他事项
(一)认定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的项目,以提升课程高阶性、突出课程创新性、增加课程挑战度为着力点,均需继续建设与完善。
(二)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建立院内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完善课程管理和评价机制,积极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培育工作。
联系人:符建华 电话:67756700
邮箱:67756655@haut.edu.cn
附件:
1.河南工业大学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2.《项目在线申报与评审系统》操作指南
3.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汇总表
教务处
2021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