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大要闻 >>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工大讲坛"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来源:党委宣传部 校团委 文/朱子博 鲁俊超 摄影/活动供图 审校/韩玉 吴鹏 审核/蒋笃君 高泉 2025-07-01 09:00 浏览:
摄影 活动供图 审校 韩玉 吴鹏
审核 蒋笃君 高泉 分类

在党的百年历程中,无数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以热血捍卫信仰,以汗水铸就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为高校在新时代培育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也突出了挖掘、运用精神谱系育人价值的重要性。2025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献礼党的104周年华诞,学校策划红色主题系列讲座,充分发挥“工大讲坛”等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从太行山上的精神丰碑到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从新时代的信仰之光到青年“后浪”的奔涌向前,“工大讲坛”为学校师生构筑起“信仰之路”,引领大家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

在第298期“工大讲坛”报告会上,红旗渠建设特等劳动模范张买江深情讲述了自己父亲修建红旗渠时牺牲的情景。他13岁继承父亲遗志,践行祖辈承诺,投身修建红旗渠的艰辛历程。红旗渠藏品博物馆外宣部部长郭布舜追忆红旗渠的故事,讲述共产党人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事迹。红旗渠藏品博物馆馆长王广明通过历史影像,讲述了林县人民仅凭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太行山腰凿出1525公里的“人工天河”,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他们深刻解读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鼓励师生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更加坚定“永远跟党走”决心和信心。


张买江、王广明作报告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在第300期“工大讲坛”报告会上,朱德之孙,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朱和平将军以“信仰之路”为主题,以朱德总司令的人生信仰之路为主线,向大家讲述了朱德总司令树立初心,确立信仰,万里找党,坚守信仰,一生向前,革命到底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重要意义,激励了广大师生,特别是青年一代,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朱和平作报告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在第303期“工大讲坛”报告会上,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通过“三次突破”和“三个奋斗”的亲身经历,分享了她带领庙荒村从贫困山村到美丽乡村的华丽蜕变。她讲述了庙荒村曾经面临的困境,以及她如何放弃城市生活,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郁林英的报告生动感人,现场师生深受启发。她用质朴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的伟大与不朽。


郁林英作报告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在第304期“工大讲坛”报告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濮阳市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连成讲述了自己带领西辛庄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从落后到先进的华丽转身。他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以人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之后,同时加强廉洁建设,坚守初心,发挥好干部的带头作用。西辛庄的发展从蔬菜大棚起步,到发展股份制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再到如今规划新型农村社区的产业升级三级跳,每一级跨越,都紧扣时代脉搏与村民所需。他认为人才培养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至关重要,勉励同学们深耕专业领域,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中。


李连成作报告

同时,学校还邀请了中宣部原副部长、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世明作了题为《关于文化自信的思考》的专题报告。他勉励同学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要坚定文化自信、保持奋斗状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努力在先进文化的滋养和引领下,成长为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王世明作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工大讲坛”红色主题系列讲座是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育人工作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庄严宣誓。全体师生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为新的起点,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精神、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新征程上,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青春奋斗的实践指南,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鲁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