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3 日,我国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式。河南工业大学明德书院李嘉晨琦、国际教育学院王伊帆通过严格的集训选拔,光荣参加阅兵式。她们分别站位第一排和第十三排,和受阅方队一道昂首阔步、整齐划一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她们以挺拔军姿、铿锵步伐,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她们的光荣事迹,是河南工业大学国防育人工程的生动注脚。



阅兵式现场
李嘉晨琦、王伊帆入学后,深受学校浓厚国防教育氛围的感染,毅然投身国防事业。在军旅生涯中,她们锤炼出坚韧的意志与忠诚的品格,完成了从学生到军人的蜕变。退役后,她们带着优良作风重返校园,表现优异。阅兵民兵方队征集,她们响应召唤,投身选拔。在长达 196 天的高强度训练中,她们顶烈日、战酷暑,千百次重复动作,力求完美。凭借过硬的军事基础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她们从众多参训人员中脱颖而出,光荣入选阅兵方队。阅兵当天,李嘉晨琦位于第 1 排左 3,王伊帆位于第 13 排左 3,她们整齐的步伐、有力的足音,吸引了无数目光。
李嘉晨琦、王伊帆与用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展现新时代青年风采。她们的成长,是河南工业大学国防教育成果的体现。学校重视国防教育,深入实施国防育人工程,精心打造“国防大讲堂”品牌活动,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激发师生国防意识和家国情怀,“打造‘国防预备役连’育人成才名片”项目荣获河南省“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品牌称号,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国防教育模范高校”“征兵工作突出单位”等荣誉。
作为参加阅兵仪式的受阅方队一员,李嘉晨琦和王伊帆用质朴的话语分享了从大学校园到阅兵场这段艰辛但光荣的成长历程。
李嘉晨琦说: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民兵方队的一员,当我身着戎装、手持钢枪,以第1排面左3的位置正步走过天安门时,胸膛中激荡着无比的自豪与荣耀。这不仅是对过往军旅生涯的致敬,更是作为一名新时代民兵向祖国献上的最高礼赞。从2025年2月开训至今,196个日夜的淬炼仍历历在目。作为河南工业大学明德书院国防预备役连的队员,我深知自己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着千千万万“寓军于民”的国防后备力量。在盛夏的训练场上,地表温度时常超过50摄氏度,我们穿着厚重的作战靴,在滚烫的路面上反复练习军姿和步幅。每天数小时的端枪训练让手臂麻木肿胀,踢正步磨破了一双又一双军袜,脚踝上的水泡破了又起,汗水浸透的作训服结出斑驳的盐霜。这段用汗水浇铸的阅兵历程,将永远闪耀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它让我更加坚信:无论身在军营还是校园,只要心怀报国之志,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强军事业贡献力量。这份珍贵的经历,必将化作激励我不断前行的精神火炬!
王伊帆说: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式上的一名民兵方队受阅队员,同时作为一名退役女兵,当我身着戎装走过天安门广场时,胸膛中激荡着无比的自豪。 "一个动作要形成肌肉记忆,至少需要重复3000次。"总教练的箴言始终回响在训练场上。自2025年2月开训以来,我们历经196个昼夜的淬炼,在早春料峭与盛夏骄阳的交替中,用脚步丈量忠诚的厚度。当现役战友问及训练强度时,我们以分秒必争的姿态证明:民兵方队同样肩负使命担当。 三月的春寒料峭,作训服被蒙蒙细雨浸透又晒干,留下斑驳盐渍;七月的骄阳似火,迷彩胶鞋在柏油路上烙下深色印记。双脚反复磨出水泡,膝盖因高强度训练肿胀,这些伤痕都化作新时代民兵最闪耀的勋章。清晨的紧急集合哨划破天际,正午烈日下的军姿定型考验意志,深夜路灯下的战术演练磨砺协同。当方队以排山倒海之势通过天安门时,我深刻体会到:那些被汗水浸透的作训服、被磨平鞋底的作战靴,都是新时代民兵献给祖国的忠诚答卷。 这段用血汗浇筑的阅兵征程,必将成为照亮我未来人生道路的精神火炬。正如那句镌刻在训练场上的誓言:"民兵也是兵,照样打得赢!"这铿锵话语,将永远回荡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