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刘志军莅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题调研指导基层学院数字化转型工作。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刘红军陪同调研。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部分中层干部及师生代表参加座谈。学院院长张庆辉主持会议。

座谈会现场
副院长秦瑶详细汇报了学院数字化转型和DeepSeek赋能创新发展等情况。学院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工作,大力支持全院师生学习和运用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开展科研项目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效和经验。她还分析了当前学院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举措。
教师代表肖乐、王云分别从课堂教学数字化改革、科研数据赋能成果转化等角度分享经验;博士生代表李雪结合学习与科研经历,讲述了数字化环境下学术研究的新变化、新感受。全体参会人员分别就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心得体会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刘志军作总结讲话
刘志军在总结讲话时指出,数字化转型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建“双一流”的重要抓手,学校将重点在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模式创新、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新生态。他对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字化转型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如何做好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充分发挥学院优势,在数字化转型中走在前、作表率。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人才队伍、学科专业、基础平台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理应发挥更加突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学院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和建设,主动配合学校职能部门建立健全数字化资源管理与共享机制,为学院乃至全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二是要聚焦主责主业,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是学校两大主业,学院要利用DeepSeek等新技术,推动传统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升级换代,不断改进科研、教学和教育评价等新方法、新手段,真正让数字技术成为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和关键动力。三是要抢抓机遇,努力跻身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赛道。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模式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重塑。这场变革对全国高校来说,基本上都是新课题、新起点、新赛道。面对同一起跑线,学校必须抢抓机遇,统筹全校上下,合力开辟新赛道,努力争取领跑新赛道,积极探索一条具有工大特色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
座谈会后,刘志军还来到电子信息工程系,调研基层教工党支部学习贯彻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等情况,并与支部党员进行了亲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