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过去的5年,是河南工业大学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双一流”创建重大发展机遇,制定并实施了河南工业大学“12357新时代筑峰工程”和内涵发展“八大战略”,成功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教育部“高校学科领域优先发展”规划高校,实现了办学规模、层次、内涵和质量的稳步提升,开启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崭新征程。为展示学校过去五年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学校官网、党代会专题网将陆续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
学校五年来建设发展成就巡礼(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
河南工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全省教育科技创新大会暨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双一流”创建目标,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全方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以人才工作新成效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坚持党管人才,加强体制机制保障。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不断强化党委在人才和队伍建设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优化人才工作架构,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人才发展规划审定、重大人才工程实施、人才引进政治把关、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的政治功能。召开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校领导班子战略研讨会、全校中层干部大会等,系统梳理学校人才工作重点难点,明确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召开全校人才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更加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
服务“双一流”创建,加大人才引育力度。面临“双一流”创建的新形势新任务,学校强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博士分类引进”“博士后倍增”三大人才工程。制定《河南工业大学人才培育工作方案》《河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河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及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优化人才柔性引进模式,加大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积极引进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知名专家来校工作。完善“人才特区”建设,在“双一流”创建学院和支撑学院设立“学术副院长”岗位。鼓励人才团队“带土移植”,在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科研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优化博士分类引进流程,实施“一类一策”的人才引进模式。推动博士后政策资源整合,建立博士后激励机制。全方位构建并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教学名师培育计划、拓新人才基金培育计划、管理人才培育计划、服务技能人才培育计划等“五大计划”为一体的人才培育体系,通过创新培养方式、加大培养投入、优化激励政策、加强团队建设、强化考核等措施,加快培养形成层次完备、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制定《河南工业大学关于加强对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意见》,增强对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力度,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全力构建促进青年人才队伍健康稳定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让青年人才安身、安心、安业,为全力打造“双一流”高校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将师德师风考核贯穿于办学治校各环节、教书育人全过程、教师成长全周期。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激发广大教师活力,深入推进职称评审、岗位考核、绩效工资三大改革工程,人力资源整体激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河南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精神,充分尊重不同学科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学科构建不同导向、不同标准的评价体系,坚决破除“五唯”,努力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制定《河南工业大学岗位聘任与考核方案》,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突出对德和绩的考核,坚持考用结合。制定《河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评价管理方案》《河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考核方案》,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考核力度,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实绩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制定《河南工业大学人才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充分发挥绩效的激励导向作用,为造就一流业绩、具有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整合优势资源,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发挥人才特区先行先试作用,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加强后勤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服务外包、派遣制改革。发挥“银发”退休教师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鼓励高级专家延退、返聘。配齐配强人才工作力量,提高人才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坚持人才为本,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人才的“工大温度”。竭尽全力解决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才,在政策落实、住房安家、融入团队、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系统性保障,通过我们周到细致的服务,引导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